首页 > 要闻 > > 内容页

内外贸一体化难在何处?

2023-08-08 16:16:29 来源:个人图书馆-lpl求知获识


【资料图】

在义乌市伊凌诺卫浴有限公司的展厅,几名工作人员正在忙碌地敲着电脑,与大洋彼岸的客户线上沟通。“直播间还有团队在筹备第二天的海外直播。”公司总经理刘军明说。

近年来,电商平台直播帮助许多企业成功开拓了新市场,但在多位受访专家看来,要推动更多企业更好实现内外贸融合发展,还要从加大对一体化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促进标准认证衔接、推进内外贸规则一体化建设入手,解决企业的融合难题。

——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

资金是为企业“两条腿走路”提供动力的关键。受访业内人士建议,解决资金问题,要加大对企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因地制宜探索构建多层次、全方位的金融服务体系。

在金融扶持政策上,可鼓励保险机构加大国内贸易信用保险承保力度,提升保险覆盖面和限额满足率。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外联服装部主任郭巍建议,可将中国信保内贸险承保业务纳入国家政策性保险扶持体系,健全完善内贸险保险业务,针对已经投保外贸险业务的优质客户,在其开拓内销市场,承保内贸险业务时予以政策支持。

此外,建议推动金融信保机构开展金融服务创新,缓解内外贸一体化发展企业的融资难题。

“可以通过供应链融资、存货、订单、保单融资等新型融资方式,缓解中小企业向内外贸一体化转型的资金约束。”尹政平认为,可由银行根据供应链上的核心企业资信情况为其供应链上下游的中小企业授信,达到缩短应收账款时间、加快资金流转、控制融资风险、降低供应链风险等作用。

——促进标准认证衔接。

产品的标准认证是企业进入市场必不可少的步骤之一。提升国内国际标准的一致性,既要积极参与国际规则的制定,也要积极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补齐国内标准短板,提高标准技术水平。

在参与国际规则制定方面,尤需关注新业态新模式标准制定。北京师范大学经济与工商管理学院教授魏浩认为,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跨国物流等领域国际合作。在有关贸易协定谈判的过程中,积极开展外贸新模式新业态的规则建设,主动提出、参与并引领相关规则的制定和谈判。

在开展国内国际标准转化方面,有的省份已开始了探索。例如,浙江省以推进“三同”行动为抓手提高标准技术水平。据介绍,浙江省通过优化“三同”产品认定方式,建立健全“三同”产品标准体系、质量评价体系,已在全省培育发展了797家“三同”企业,上线了1337种“三同”产品。

参与“三同”行动的企业负责人表示,开展省内外贸产品“三同”行动,有助于提高企业优质产品的供给能力,增强消费者对生产企业的信任,帮助消费者花同样的钱,买到更高品质的产品。

——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

通过大力推进跨境电商平台建设,帮助企业与客户在线上平台进行供需精准匹配,产销直连,有助于解决企业“找渠道”的燃眉之急。

线上消费是一个覆盖全球30亿网络消费者的庞大市场,如今总规模已超过4万亿美元。平台能够以低成本、快速弥补企业在供应链、销售渠道、消费产品开发上的短板和缺陷,是实现内外贸一体化发展有效的途径之一。

“背靠强大的供应链基础,借助跨境电商平台缩短链路和周期,开发出适应市场变化和需求的产品与服务,在品牌建立中收获更大的定价权甚至溢价空间,成为越来越多外贸制造企业转型和突围的方式。”有受访外贸企业负责人介绍。

依靠这些年线上运营经验,刘军明利用电商平台上的私域流量,精准获客。“今年上半年,我们80%的新客户来自线上,通过在线沟通,我们还根据客户需求开发了新产品。”

——推进内外贸规则一体化建设。

市场规则的一体化是促进内外贸一体化工作中的重要举措。推进内外贸规则一体化建设可以从法律法规和行政监管方面入手。

在法律法规方面,需及时清理废除滞后的规章制度和政策性文件,推动健全有利于内外贸一体化的法律法规体系,鼓励和促进经营主体在内外贸活动之间切换的主动性、适应性和灵活性。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健全知识产权侵权惩罚性赔偿制度,保护企业创新和开拓国内市场的积极性。

在行政监管方面,进一步理顺“条条”“块块”政府机构与市场之间的关系,打破和铲除各种形式的地区封锁、市场割裂和市场垄断行为。加强联系和协作,打破地方保护和行业壁垒,加强对市场的非歧视、统一化、公平公正执法,深化内外贸日常运行监测和管理的统一性与协调性,为企业内外贸一体化发展营造良好市场氛围。

关键词: